工信部就“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进行答复
发布时间:
【2021-10-09 19:11:55】
作者:
办公室
来源:
工信微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做好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的办理工作,特别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强化组织指导,创新沟通机制,努力将代表委员提出的有价值、高质量建议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和信息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深入宣传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新媒体“工信微报”特开设“复文选编”栏目,陆续编发部分建议提案复文案例。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792号建议的答复
王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商教育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国家层面推进高校教育改革,增设数字化课程
一是推动“新工科”建设。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2018年10月,教育部联合我部、中国工程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首批认定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探索“新工科”建设。我部依托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分区域布局5个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指导部属高校与地方联合开展“新工科”建设,培养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是引导职业教育服务制造强国建设。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服务制造强国建设、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等。我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工业通信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企业大学、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等培训载体,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基础电信企业优惠支持。
三是提升人才培养标准。教育部成立了新一届高等学校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有关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作为专业准入、专业建设和专业评价的依据。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组织认定《高级大数据系统》14门大数据相关课程,《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等7门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教育部等部门,以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为工作重点,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制造领域数字化高校课程改革,完善数字化人才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数字化人才。
二、关于政策引导校企建立联合培训机制
一是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我部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组织行业企业与培训服务机构、网络培训平台开展对接活动。组织开展首批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认证工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协同育人基地”等19家基地入选。大力扶持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办学,指导全国信息安全职业教育集团等行业重点职教集团建设。指导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联合企业、院校等多方主体建设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2014年起,教育部组织企业支持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2020年,针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4000余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4.5亿元。
三是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教育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部门遴选102家企业为首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公布创新团队实质性合作企业2800余家,促进“双元”育人。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分三批布局558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名学生和学徒,参与企业达2200多家,推动校企联合培养。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目前已分4批遴选了300个培训评价组织,447个X证书,100多万人参加培训,超过70万人参加考证。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引导企业与院校合作,打造联合培养机制。一是继续深化产教结合,持续推进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模式推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工科”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二是继续加强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发展重点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和服务平台,加快人才队伍技术能力提升。三是继续推进各地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一批产学研用多方主体联合的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三、关于支持企业建立数字化培训体系,打造不同层级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我部印发《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2年)》《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编写指南(2020年版)》。建设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聚合产业、人才、教育等数据资源,编制发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9个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报告。
二是深入开展企业多层次多方向人才培训项目。我部组织2020-2021年度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工作,开展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开展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约50万人次。组织开展“企业微课”线上培训,直播56期,录播756门,总访问量达2823万人次。围绕5G+工业互联网、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主题,2020年举办4期高级研修班,培训213名学员;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信息技术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训项目,年均培训30万人。
三是完善线上培训平台建设。我部建设运营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网上学习平台,开发涵盖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汽车、能源等14大类57小类超4000个在线课程资源,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岗位技能直播课程130余门。联合发展改革委、人社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印发《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支持鼓励劳动者参与线上职业技能培训的通知》,鼓励各地开展在线培训。截至2020年底,平台参训人次超过362万。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加大力度完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聚合优质资源,提升高水平人才的供需动态平衡水平。支持企业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丰富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及渠道,引导企业打造多层次多方向的数字化人才队伍。
四、关于支持培育社会咨询服务发展壮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领军企业
一是持续打造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持续完善并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贯标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截至2020年12月底,贯标企业突破31000家,达标企业超过14000家,达标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8.3%、经营利润平均增加10.5%。19万余家企业开展自评估自对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73%和52.1%。
二是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加快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新型能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以打造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为主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部将以两化深度融合贯标、标准体系建设等支持培育具有高水平、职业化、创新型的咨询服务平台,加强产教融合咨询服务的发展壮大,鼓励咨询服务公司形成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综合型多层次咨询服务能力,为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五、关于加强海外人才引进,夯实数字化转型人才基础
一是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我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各部门制定倾斜政策,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深入一线。组织开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5项人员能力要求行业标准编制工作,支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专业人员能力要求》团体标准开发工作。
二是加强海外人才交流。我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执行平台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持续深入对接,累计召开4次中德智能制造企业对话工作组会议。指导成立了中德智能制造联盟、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专家委员会和中德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支持举办中德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大会、汉诺威工博会主题论坛。加强中德两国教育合作,开展合作办学和交流培训,逐步实现人才资质互认。
下一步,我部将依托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鼓励和支持双方专家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自由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加强两国教育合作,互学互鉴双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和交流培训。
感谢您对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6月25日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