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 【2018-04-03 12:09:05】 作者: 信息化处 来源: 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18年2月5日

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计划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做大做优做强海口、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双创”工作为抓手,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有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海口市科工信知领域共获21项国家级荣誉。工业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总指数百强城市,获评2017“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务优秀城市”省会城市十强,被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市县第一名”的荣誉。跨部门、跨平台的一站式“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椰城市民云”超级APP正式上线,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进行了报道,新华网、海南日报、海口日报、南海网等各大媒体也进行了持续的报道和宣传,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椰城市民云”迅速成为了焦点话题。海口宽带速率从2016年底的全国第12名跃升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第7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新增院士工作站1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4家(去年新增30家)我局荣获“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车库咖啡等5家众创空间跻身国家级行列,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江东电子商务产业园获评“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评“国家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专利各项指标持续领跑全省3项企业专利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全省占比75%我市获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并荣获“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先进集体”;我局获评“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2015—2017年海口市‘双创’工作先进单位”。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预期

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海口市2017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40.9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完成500.1亿元,同比下降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0.3亿元,同比增长4.5%(预期目标3%);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7亿元,同比增长7.7%

(二)能耗“双控”指标任务基本完成

2017年三季度我市能耗总量382.6万吨标煤,同比增长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当量值)0.177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2.81%;单位GDP能耗0.3945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89

(三)专利各项指标持续领跑全省

2017年,我市专利申请量为3193件,同比增长23.3%,占全省的72.3%;专利授权量为1451件,同比增长5.2%,占全省的69.6%PCT国际专利申请14件,占全省82.4%,全市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9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1759件,占全省的75.4%;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74件。

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全面从严推进基层党建,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落实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省第七次党代会,省委七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市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组中心组集中学18次,“三会一课”常态化,实地参观李硕勋烈士纪念亭、施茶村党建、海瑞故居、美舍河治水及海口监狱,开展榜样教育和警示教育;积极开展大研讨大行动,撰写研究报告13;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和承诺书;运用“四种形态”谈话提醒11次;排查廉政风险点87个,制订了项目评审及专家库管理办法等系列防范措施;组织33领导干部家庭开展廉洁家庭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为推进海口科技、工业、信息化和知识产权工作、做大做优做强海口、打造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二)领导率先垂范真抓实干,高标准严要求助力“双创”

一是建立高效协同机制,主动作为,帮助包点社区改造提升公共设施“硬环境”和双创宣传“软环境”,有效解决了路面和墙体破损、通信线路乱搭、死胡同垃圾堆积等各类突出问题。二是成立了专项督查小组,常态化督查指导三大运营商强化行业规范,提升服务质量,对下属直营网点及加盟网点进行同部署、同要求。三是紧扣发展主题和考核标准,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城市建设进度。

(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夯实科技创新支撑基础

1.精细服务管理,提升创新发展质量效益。一是围绕全省科技体制改革和十二大重点产业发展大局,全面研究制定促进科技创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科技研发,提升技术创新水平2017年,我市投入科技扶持资金约2951.3万元用于扶持50家企业68个项目开展技术创新,带动全市企业投入研发费用3.9亿元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二是打破“重立项、轻管理”的理念,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全面掌握我市科技计划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实施绩效;组织专家对2012-2014度海口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和科技计划项目进行了验收,项目实施均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2.强化要素支撑,夯实科技创新研发基础。优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科技型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机构。2017年支持建设了8个重点实验室和3个研发中心。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6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0家)、市级及以上技术研发中心64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7家)、市级及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53家。

3.实现创新驱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发展数量与质量并举,提供保姆式”的全过程贴身服务。一是以扶持和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抓手,建立高新技术后备企业资料库,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指导并随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层培育、梯队推进。2017年我市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07家,全省占比为77%2017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2.1%5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同比增长7.1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二是积极组织创新型企业参加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暨海南省第三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初创组行业总决赛三等奖1个、优秀奖6个,生物医药行业优秀奖1个、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优秀奖2个。

4.载体格局初显,众创空间呈星火燎原之势2017年新增培育认定了海南数据谷·海创空间等10家市级众创空间,全市通过认定的各级众创空间总数达1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5家。目前我市共有众创空间40余家,总数居全省第一,提供创新创业场地逾18万平米,专业创业导40多名,服务团队600多人,聚集创客1500余人,入驻企业(团队)1000多家,累计孵化毕业企业100多家。

(四)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

1.注重精准施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努力下好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手棋”,我市于20173份先于全省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医药企业积极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以“降成本、补短板”为突破重点,实现精准发力;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释放医药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一是增量提质成效明显2017年,有3医药企业迈入“规模以上”行列,1家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名列,另有5家为百强企业的关系企业。二是产业引领作用明显,2017年医药产业完成总产值191.6亿元,同比增长19.3%;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累计完成总产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7.6%,较上年末31%占比提高了6.6个百分点。

2.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化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方面,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的优势,积极鼓励企业加强与东南亚、中东地区国家及俄罗斯的跨境投资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及时兑现对外拓展市场奖励政策,鼓励医药企业向国际化高端标准路线发展2017年共有7家医药企业因出口、国际认证和国际注册等获得奖励680万元。全年规模以上医药产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近5000万元,同比增长52.3%以上。

3.践行“一线工作法”,走进矛盾破解发展难题。我局紧紧围绕制约工业发展的难点问题以及影响转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由局领导分别带队走访30多家工业企业共计100余人次,做活服务大文章,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用地、环评、安评、消防审批等问题,确保省市重点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制定了《中心城区工业企业退市入园的对策措施》,积极动员中心城区企业“退城入园”,着力解决工业企业在城市建设发展扩张中引发的结构性污染问题。经深入动员,目前已有16家企业有意愿搬迁。

4.强化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局领导全年组织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5次。二是加强监督管理和专项督查,每季度对园区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长输管道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指导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全年组织企业开展隐患自查,发现1743项隐患,整改1719项隐患,整改率99%;出动173人次对233家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隐患28处,整改隐患15。三是组织企业参与“安全生产月”系列主题活动;举办了3期安全生产政策培训,共计172家工业企业176名企业法人代表及企业负责人参加,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全年我市油气管道企业、工业企业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创新互联网+智慧应用,驱动信息产业提速腾飞

1.信息整合共享,初步形成智慧海口雏形。围绕城市“管理难点”和“服务热点”,积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探索利用大数据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基于“12345”智慧联动平台,重点打造了椰城市民云、椰城政务云、椰城创新云三大应用云平台。一是椰城市民云,以市民为中心的一站式“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于2017年12月14日上线服务,打通政府部门现有的15个APP和25个微信公众号,整合汇聚34个部门、104项公共服务事项,为市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大数据服务,初步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平台上线仅半个月时间(截至2017年12月底),注册用户已突破5万人次,深受广大市民游客好评,获得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南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点赞。二是椰城政务云,以政务管理为中心的一站式政府管理平台,于2017年9月15日上线运行,是全省首个基于海南省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成的市级共享平台,支撑全市政务数据采集汇聚及与省级的数据共享,目前全市共享信息系统总数68个和共享信息资源目录271个,规模均位列各市县第一;平台数据交换总量达2.2亿条。三是椰城创新云,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打造“政、企、产、学、研”的一站式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预计于2018年2月上线运行,将提供科技资讯、政策法规、文献检索、专利检索、院士合作、专家人才、仪器共享、知识产权、创业服务、法律服务、科普基地等20项科技创新服务。同时,逐步建立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化数据的融合汇聚,实现海口城市级大数据应用,扩大和提升信息消费。

2.政策激发活力,推动互联网产业跨越发展。省市两级专项扶持资金从基金设立、人才落户、住房补贴、园区发展、总部经济、招商引资、上市奖励等多维度扶持我市互联网产业发展。其中,已兑现省市两级互联网产业专项资金近1.1亿元;计划发起设立不低于5亿元规模的互联网产业基金。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我市互联网产业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成为当前创新活跃、成长迅速的新兴产业。目前,我市互联网企业数量增长3000家左右,其中天标科技、南海网等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易建科技首次入选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预计2017年互联网产业相关营业收入约205.2亿元,同比增长约32.3%,营收占全省约50%左右;实现增加值72.46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省比重40.4%(统计部门的数据尚未发布,具体数据以统计部门为准)。

3.力争泛在先进,构建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继续加大力度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实现城市小区、行政村光纤宽带网络和4G信号基本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向特色产业小镇、农业基地和自然村延伸,补齐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继续补充建设重点公共区域WIFI网络,推动千兆光网小区建设2016-2017连续两年成为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海口城区光纤宽带网络、4G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行政村光网、4G信号汇总覆盖率达到100%;千兆宽带入户小区已建成241个;实现重点公共场所无线WiFi免费覆盖,同时2017年划拨2041.36万元财政资金补充优化医院、车站码头、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等重点场所WIFI,并搭建公共WIFI监管平台,统一WIFI认证标准。根据《2017年上半年海南省宽带质量报告》,海口市固定宽带平均接入速率达到61.74 Mbps,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67Mbps;在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第17期《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2017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数据中,海口市固定宽带平均可用下载速度在各主要城市中排行第7名,达到17.31Mbit/s,高于全国平均值16.40Mbit/s

4.生态优势凸显,招商引资务实有效。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2017年强势推进互联网产业定向招商。充分把握海南综合招商会的契机,促成了康佳互联网全球总部、海口互联网总部经济区、琼台科技产业战略合作、观众网4个互联网产业项目签约,涉及总部经济、大数据研发应用、云服务、智能硬件、创投基金、互联网+物流、互联网人才培育等产业领域。其中,海口康佳互联网全球总部项目已实现落地;观众网注册了具体的运营公司,实现落地。

(六)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1.鼓励专利创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优化调整专利奖励标准和建立专利资助质量评价机制,突出对高质量专利的资助,加大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密集型企业的奖励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发明创造。2017年,发放奖金282万元奖励科技奖45个、专利奖(含国家专利奖)8个,安排205万元资助9个专利项目进行转化,有效引导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专利挖掘与布局。我市有3项企业专利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全省有4项。截至目前,全市有33项(全省37项)专利获得中国专利奖,其中专利金奖4项,优秀奖29项。

2.完善服务体系,促进专利技术推广转化。一是成功引进北京汇智英财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增强我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能力。二是筹备建立海口市科技创新综合平台(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为优势产业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运用奠定基础。三是鼓励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专利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该平台共储备科技成果近1000项,专家库成员200多人,与海大各大院校、科研院所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引进科技成果7项,落地转化2项。四是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探索研究制定专利投融资扶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开展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专利运用效果显著增强,全市7家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贷款合计2.15亿元。

3.强化执法监管,维护专利权人和消费者权益。突出重点环节,紧紧围绕食品、药品、日用百货、建材、汽车配件等重点专利产品突出问题,推进专利执法常态化进程,保持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努力实现违法行为明显减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社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不断提高的目标。2017年全年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共42次,出动执法人员192人次,其中市区常态化执法38次,省、市、区三级联合执法4次,执法涉及领域有医药、农药、化肥、日用品等,抽查对象为药店,大型超市、农资店、五金店等企业,共排查各类商品近1万件,查处专利违法案件31宗,结案31宗,均以商品撤下货架处理,结案率100%;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宗,其中2宗调解成功撤案,另一宗案件在行政诉讼中。

4.加强宏观管理,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此带动海口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利通过验收,圆满完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试点任务,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多举措促进企业发明专利“消零”工作,共为95“零专利”企业进行专利申请,促221件专利获得授权。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宣贯工作,研究制定企业贯标奖励政策,全年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优势企业3家。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管理贯标企业3家,省级示范企业9家,省级知识产权管理贯标企业11家,省级试点企业8家,市级示范企业14家,市级试点企业15家。

(七)从严从实推进节能监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1.聚力节能降耗,确保完成“双控”目标任务。一是对14家服务行业、12家工业企业、6家公共机构、1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及我市重点用能单位等进行日常节能监察,确保各项节能措施落实到位。二是部门联动,开展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在2017年底前全部拆除列入淘汰计划的60台燃煤锅炉,并指导企业申报补贴资金。三是严把增量审核关,组织专家对备案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四是组织交通、商务等职能部门,分别对21家省级重点用能单位2016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五是组织我市94家用能单位网上填报能源利用状况,全面掌握全市能源消费情况,进一步挖掘节能降耗空间。

2.兑现政策红利,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会同市财政局组织新能源汽车推广企业申报20152016年度地方财政补贴,并做好跟踪落实。2015年度在我市推广应用并通过国家清算的新能源汽车共3122辆,依据国家清算结果,该批车辆已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48亿元,需安排地方补贴资金2.09亿元(省、市财政各承担一半),已落实市级资金1.04亿元。2016年我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2005辆,第一批补贴车辆1814辆,拟安排地方补贴资金2.3亿元,已落实省级补贴1.35亿元。2017年我市共推广新能源汽车3279辆,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000辆推广任务。

(八)精准合作拓展服务领域,力促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整合用活资金,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是为充分发挥2亿元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的使用效能,制定出台了《海口市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若干措施》,对14家基地项目、22个服务平台、5家农村合作社、11家众创空间等给予资金支持,涉及金额近1.15亿元。二是探索互联网+中小微企业服务的运营模式,我局筹划的海口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级终审验收,进入实际运营阶段。三是委托海南省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开展了9期中小企业管理提升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我市中小企业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2.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将市本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方式调整为以贷款贴息项目为主,进一步拓宽扶持的范围,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2017年,我市担保机构完成担保贷款29.97亿元,其中为我市431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18.25亿元;积极组织我市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已经兑现资金4560.9万元。

(九)广泛开展科技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1.农业科技服务迈上新台阶。全年建设了7个电子农务服务点和12个电子农务示范基地,提升电子农务技术服务水平;建设太阳能灭虫技术示范基地3850亩。组织电子农务信息员及创新创业培训20,参训人员共计15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农村青年如何开展电商创业、共享农庄和美丽乡村政策解读等

2.科普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秉持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科技强国、创新圆梦”为主题的“海口市第十三届科技活动月”活动,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特性鲜明的互动型、体验式科普活动。2017年,通过“送科技下乡”“节能宣传周及低碳日”“知识产权宣传周”等形式,在全市共开展了240多项科普宣传活动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2.3万余册(份),受益人数达31.96万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局被省科技厅评为“第十二届科技活动月优秀组织单位”。

三、2018年工作计划

(一)以创新驱动加速创新型城市建设。一是健全机制体制,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确保全社会R&D投入占GDP重等关键指标数据稳步提升。二是按照“因企而异、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明确培育重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均衡发展,力争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40家以上。三是在加大众创空间培育规模和认定力度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众创空间与投融资、教育培训等机构的对接与合作,营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环境,力争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达到10家。四是以我省十二大重点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载体。力争在海口建立院士工作站达到20家,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3家。

(二)以供给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一是扶持医药产业做大做强,鼓励制药企业技改升级,打造医药产业出口基地,实现产业弯道超车,力争工业总产值突200亿元;二是加快低碳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两化融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力争低碳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优势产业走开放融合的国际化路径,加大汽车、机电、新材料等产品的出口,力争医药产业出口交货值突破5000万元,低碳制造业出口交货值达到28亿元;四是加快“海澄文”建设,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对接与合作平台。

(三)以共享互通开创信息化新格局。一是创新体制,按照“数据、人员、管理、资金、技术”五集中原则,探索成立大数据管理机构。二是加快智慧海口建设,优化“市民云1.0”,上线2.0互动、3.0办事功能;巩固“政务云”,打造政务信息共享样板工程;上线“创新云”,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产业的有机融合。三是靶向施策,引导复兴城、海南数据谷等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与国内外知名孵化平台建立线上线下的合作交流机制,推进互联网与旅游、海洋、健康养老等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培育壮大本地互联网企业。四是推进“光网”专项规划纳入“多规合一”规划,协调省工信厅、省通管局及市直相关部门理清报建程序,积极落实省级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

(四)以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竞争优势。一是鼓励知识产权创造。鼓励企业研发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创造向多、向优转变。力2018年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同比增长5%,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达到45件。二是强化知识产权运用,鼓励专利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三是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向纵深发展。

(五)以精准招商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紧盯国内外重点城市,通过敲门招商、点对点招商和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策划一批专业性、针对性强的招商活动,积极引进互联网、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精密仪器、航空航天和智能制造等优质企业,争取国家卫计委在海口设立国家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积极参与泛珠流域、北部湾经济圈、琼州海峡经济带的产业合作和承接,努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2018115

相关文档: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