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海口市十五届二次会议 第5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 【2023-08-25 17:20:39】 作者: 办公室 来源: 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叶定委员:

您《关于深入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优化海口营商环境的建议》(第51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现就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政策覆盖面、精准度和兑现速度的建议

(一)持续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部门一把手通过参加值班、亲身体验、座谈交流、问题研讨等方式开展“局长走流程”活动,深入一线了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回应社会关切问题,不断推动审批流程优化和服务升级,有效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未来将继续强化对企服务,一是以“局长走流程、促营商环境提升”工作为契机,继续坚持问题导向,杜绝标准不高、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发生,始终以办理流程是否清晰,办结时限是否高效、办事体验是否满意倒逼窗口服务流程改进,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服务流程不通不优、政策指南不明不细、服务体验不好不顺等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二是实施政务服务向园区延伸,实现企业“零跑动”。增设园区服务中心,审批局、建设局等驻点办公场所,将政务服务送到企业身边。三是注重创新总结,加强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力度,拓展优势,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及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二)通过简报、创新案例以及央视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助力海口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升级。下一步将持续聚焦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创建海口专属营商环境公众号,大力宣传助企纾困、惠民便企政策,优化服务举措,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效率,推动示范市县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三)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及时获取企业的需求和反馈,为企业提供更精准政策支持和帮助、解决各类问题,打造良好的政企关系。2022-2023年,一是积极开展商贸企业走访服务、助企纾困工作,市商务局联合市统计局及各区共同走访了兖矿、中免智慧海南、路华汽车、琼菜王、万象城等批发、免税、汽车、餐饮、零售60余家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及主要诉求。二是制定了《零售和餐饮业“开门红”扶持细则》,对海口市2022年零售、餐饮重点企业进行奖励,以扶持政策推动餐饮企业疫情下的发展。经统计局核对,已奖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共58家,奖励金额468万元。

(四)海口市政务管理局牵头,已向全市15个涉企政策主管部门发函调研。本着“应上尽上”的原则,为各部门提供业务梳理、技术支撑工作,推动各部门将惠企政策事项发布至“海易兑”平台线上申报、审批。目前在“海易兑”平台汇聚发布39条市级印发政策,59条申报事项,合计拨付款项4111.58万元。后续政务管理局将持续推进优化海口市惠企政策发布和办理工作,以达成一是“一门进入”将分散在各部门、各区县的惠企政策、申报事项统一汇聚至海易兑发布管理,企业登录海易兑一个入口即可全量查找、申报政策事项,解决以往企业知晓难、多头查找、多头申报的问题。二是“一网通办”通过海易兑平台,实现政策发布、通知、查询、解读、申报、跟踪、受理、审批、公示、兑现的全流程“一站式”线上办理。

(五)海口市政务管理局于2023年3月31日向全市涉企政策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后,制定并发布了《海口市免申即享改革工作方案》,联合市农业农村局、科工信局在惠企政策方面推行“免申即享”探索改革,将原来的“申请、受理、审核、核拨、拨付”被动服务模式重新设计,转变为“主动核实、主动告知、确认申领”的主动服务模式。通过政府部门主动服务,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在探索阶段,重点推动奖补范围明确、审核标准清晰、比对数据齐全的名单类、条件类政策实现免申即享。按照成熟一批、梳理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则,持续完善“免申即享”政策体系。另基于“海易兑”平台,同步建设海口市免申即享服务专区,配合改革工作推行惠企事项“免申即享”线上化服务。

二、关于提高金融服务融资可得性的建议

(一)为更好解决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市金融管理局持续完善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强化金融支持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发展。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工作。定期协调驻海口市金融机构,于2022年内先后为我市重点园区和企业召开20余场融资对接会,及时跟进洽谈金融机构融资方案进展,全力以赴研究解决市场主体融资诉求问题。另一方面,建立融资需求清单和信贷产品清单双向推送机制。梳理涵盖我市259个重点项目和113家行业代表企业的融资需求清单,汇总驻市金融机构已上线信贷产品信息,形成70个特色信贷产品清单汇编。通过“两张清单、双向推送”模式,推动市属重点项目、代表企业融资需求与辖内金融机构信贷产品服务有效对接。为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加快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市金融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助企纾困各项决策部署,夯实金融支持稳经济、稳企业责任。一是积极推动融资风险共担产品“金保贷”落地。“金保贷”产品担保费率原则上不高于贷款金额的1%,预计最高可为中小微企业节省近五成的保费成本。截至2023年5月底,“金保贷”业务已落地15笔,累计发放担保贷款金额6970万元。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配合省级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银行机构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促进信贷资金更多流向困难行业小微企业。截至2023年4月底,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68.59亿元,较年初增长15.54%;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18.21亿元,较年初增长6.61%,贷款平均利率4.66%,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三是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实际出台助企纾困举措。海南农信、海南中行、海南建行、海南交行等机构纷纷推出保障专项普惠信贷规模、实施贷款降息减息免息、推行减费让利、调整还本计划、开辟绿色通道、开展征信保护等举措,积极扶持疫情受困行业企业,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四是持续推广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对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推动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海口分站成功设立,截至2023年4月底,已引导驻市金融机构通过平台放款13.21亿元。下一步,市金融管理局将会同各区、各园区、市发改委、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健全政金企融资对接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联动机制。会同人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融资对接活动,现场解决企业融资堵点难题,借助融资需求清单双向推送模式,实现金融机构与融资主体精准高效对接。另一方面,完善政金企线上对接机制。依托海南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海口分站优化企业在线融资服务,做好驻市金融机构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工作,鼓励动员金融机构利用该平台提供金融产品和政策在线咨询、 融资授信以及放贷等线上融资服务。

(二)为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市将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工作列入“海口市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全年撬动创业担保贷款规模不低于10亿元”的任务目标,最大限度满足市场主体需求,推动普惠金融政策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精准“滴灌喷灌”。我市的“金保贷”产品通过“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相结合的风险共担机制,为中小微企业增信,激发银行放贷积极。为吸引更多银行机构开展“金保贷”业务,市金融局正在修订完善我市《关于中小微企业“金保贷”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的实施意见》,将进一步推动我市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增加中小企业融资获得性。三是,目前,我市正在谋划设立海口市中小企业发展投资基金,规模1亿元,重点投向符合海南自贸港和海口市产业定位的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助力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改善我市创新创业氛围,加速吸引人才集聚,形成企业吸引人才、人才助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模式。一是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3000万元),形成“政府+银行+担保+评估”质押合作模式,创新推出“海知贷”产品,引导和扶持科技型企业通过“知产”引来“资产”,入选全省首批优化营商环境示范案例。目前,通过“海知贷”贷款企业11家,贷款金额共计2860万元。2022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总额达8.21亿元,2023年一季度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约1亿元。二是设立全省首支知识产权基金。利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海口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简称“海知基金”),首期基金规模2个亿,放大了4倍。基金重点围绕知识产权密集型及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开展股权投资,支持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基金已对两个项目开展投资运作,总投资金额4000万元。

三、关于加大对本土民营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建议

(一)出台了《海口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海口市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管理办法》《海口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规定》《海口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对推动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落地、带动产业链发展的科技型企业进行鼓励,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海口已成为全省企业和服务机构受惠最多的市县。2022年至今向创新主体兑现落实2022年知识产权项目资金合计2744万元。进一步鼓励创新主体发明创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二)出台《海口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一区两园的方式支持龙华区和高新区建设龙华和高新分园,引导和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省市区三级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综保区、高新区、江东新区、复兴城四个重点园区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窗口,印发《海口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制定《知识产权综合办事指南》,为市场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持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参与承担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海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知识产权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海南大学获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持续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目前,全市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优势企业4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企业338家,全市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覆盖1700多家。

(三)落实“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一是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海口市共有378户申报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15%的税收优惠政策,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额156036.46万元。海南自贸港高端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已申请享受优惠政策的有5,751人,减免税额168,766.23万元;二是截止12月14日,海口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达107.66亿元。其中,有69.52亿元留抵退税款已退到3,290户纳税人的账户上,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四)减免企业房屋租金,助力企业发展。市国资委制订了《2022年国有房屋减免租金工作流程》,截止11月底,市国资委监管的市属国企为符合条件的832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屋租金3457.89万元。

(五)在“培”上下功夫,全面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通过实时跟进、定期调度、排忧解困、资源导入等多种举措,加快在库企业发展壮大。2022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累计9家,占全省75%;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8家,累计在库146家,占全省57%。高新技术企业965家,占全省63%,其中:种子企业46家(占全省56%),瞪羚企业11家(占全省55%),领军企业3家(占全省100%)。金盘科技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实现全省零的突破。

(六)在“新”上做文章,全方位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依托单位,以技术创新团队为运营主体,搭建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核心技术难题,开发新技术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海口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25家,其中国家级平台7家、部校联建平台11家、省级平台134家,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与成果产出增长明显、发展质量显著提升,2019年到2021年,海口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两年上升,在全国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前五。此外,推动形成一批提供信息、培训、创业、融资等服务的公共平台,2022年新增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家,占全省66.7%。新增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7个,占全省64%;新增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个,占全省43%。2020-2022年全市有5家平台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七)在“扶”上花力气,全力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专题培训。2022年完成超20场系列培育活动,其中围绕经营人才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成果转化与应用等主题组织专题培训12场,累计参与学习企业300家次,累计观看超1500人次;入企调研活动10场,共计培育覆盖企业150家次。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对全市14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入企调研,完成入企50家,在调研结束后出具诊断报告书,将普惠培育与重点诊断相结合,强化典型引领,树立发展标杆,打造全省中小企业培育服务样板。

四、关于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的建议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2023年3月市卫健委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其中根据我市疫情防控形势科学研判,建立发热门诊分级响应机制,出现本市疫情大爆发时,除我市32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以外,全市188家基层医疗机构可紧急设置471间发热诊间,可以满足全市人民群众1.5间/万人发热诊室设置要求。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月11日,中疾控表示,全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目前呈下降趋势。我市5月发热门诊就诊量总体水平较低,远低于第一波疫情高峰时情况。故而,在科学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前提下,不予采纳叶定委员关于在我市各开发园区,如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海口高新区、海口综保区以及部分重点企业临时增设发热门诊的建议。

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2023年8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相关文档: